关于影响力投资 | About Impact Investing
通过衡量和管理影响力推动资本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3-02-14

近年来,随着气候问题加剧以及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国内外越来越多商业和金融机构开始关注“ E ( 环境) S ( 社会)G(治理)”理念等非财务因素在商业管理和投资决策中的作用。人为割裂财务收益和“影响力”(Impact),即投资和企业经营等行为对于社会和环境所造成的改变,只求最大化财务收益的做法,显然已不适配于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在国内,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更需各类资本携手利益相关方加速改变对人类和自然环境均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衡量和管理影响力,打造中国特色的融合价值创造方法论,主动创造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和绿色价值。

影响力衡量和管理现状

(一)ESG投资语境下的IMM

影响力衡量和管理(Impact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IMM)是识别商业行为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力,并基于自身的影响力目标,在消除负面影响力的同时,最大化积极影响力的过程。IMM本质不是一种评估要求,而是提升投资和商业决策的工具,对于创造长期价值,提升民生福祉有着重要作用。

IMM的缘起与公益领域和第三部门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演变至今已在国际范围被广泛运用于各类关注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投资行为中。而影响力投资的发展则大大推动了IMM理念发展和实践落地。

影响力投资(Impact Investing)作为ESG投资策略中最高阶的一种,是指那些在追求财务回报的同时,主动追求积极的且可以衡量的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投资行为。这一投资理念对于“可衡量”(Measurable) 的追求,使影响力投资人成为IMM实践者中的主体。

但是,实践IMM的机构绝不仅限于严格意义上的影响力投资人,而是适用于所有不同程度上关注社会价值、致力于用商业的模式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的资方,这其中包括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基金、公益基金会、家族办公室、高净值个人等各类从事不同阶段投资的资产所有者和管理者。

(二)一级市场缺乏适用指导

ESG投资的产生和价值观驱动的伦理投资、社会责任投资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而近年来随着ESG投资行为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气候问题加剧的背景,关注ESG因素的投资因展现了其在非常时期的抗市场波动性等财务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主流金融机构的关注和实践,各类ESG评价指标及工具层出不穷。

目前, 市场上大部分关注社会和环境效益的ESG评价工具的衡量重点,往往在关注企业如何控制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等非财务因素对企业财务绩效带来的风险,即“由外向内”的视角,而不是企业行为对自然环境和社会造成的改变是否积极,即“由内向外”的视角。这些ESG工具更鼓励企业提高非财务因素视角的风险控制能力,即避免“作恶”或负外部效益影响公司财务表现,而对于那些积极创造对外部环境有正向效益的行为缺少足够的激励。

虽然目前市场ESG评价工具众多,但从评价指标、权重分配等维度看,大部分工具更适用于二级市场或大型成熟企业。同时,这些工具在方法论、数据来源等方面的不透明, 基本概念和指标定义界定不清等现象,为企业进行“漂绿”(Green Washing)和“影响力漂洗“(Impact Washing)等各类虚假宣传行为制造了空间。

对于离直接价值创造更近的一级市场投资人来说,要想以更有效地衡量最大化自身投资行为和被投企业的业务,对提升民生福祉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积极影响,创造长期价值,亟需有一套更符合他们实用需求的指导参考。

和ESG工具的发展现状类似,更适用于一级市场投资人的IMM工具的开发和使用目前主要由国际机构主导。各类国际组织、投资机构、企业或第三方平台已开发了上百套IMM 工具、方法论和标准。根据中国影响力投资网络在2022年7月发起的一项针对以私募股权基金为主的国内一级市场投资人进行的问卷调查(见图1)显示,相关概念不清、IMM工具的碎片化、缺乏可以对标的国内最佳实践等原因阻碍了他们有效运用IMM衡量以创造社会价值(见图2)。

d78adb1bdda248c5bf82ee9ed588774b.png

目前,国际上一系列最受认可的工具和标准及其背后机构正在经历整合统一,其中包括整合了气候披露准则委员会(CDSB)和价值报告基金会(VRF)而成立的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委员会(ISSB),世界银行国际金融中心(IFC)将其开发的IMM工具“影响力管理原则”(OPIM)转交由全球影响力投资网络(GIIN)管理和继续开发,中欧共同推出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等。这都充分显现了在非财务因素议题和工具开发上,国内外整合对齐的趋势。

鉴于上述市场挑战和趋势,另起炉灶开发一套全新的工具显然不是最优解,且会给市场带来更多困扰。其更有效的方式则是通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汲取国内外已有的权威标准工具之精华,通过着重研究本土市场特点,深入了解最佳实践做法,由此整合、梳理和迭代一套实用性强的IMM流程性指导框架工具。这样的一套工具在符合本土市场发展阶段的同时,能帮助机构在起步和探索期就采用与国际接轨的话语体系, 有助于国内基金管理人吸引对绿色发展等可持续发展议题有配置诉求的国际机构资金。

(三)IMM工具释放资本正向潜能

在乡村振兴、“双碳”等强社会和环境影响力效益的投资主题中,影响力绩效信息的缺失和不透明阻碍了关注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资金持续进入,不利于这些资金根据被投企业或项目的实际绩效表现优化配置。比如在农业领域,产业基金面临社会资本配资难以及优质项目稀缺等问题。究其根本,除了农业产业投入周期长的自身特点,还因为传统农业管理的财务和影响力信息的有效性和透明度不足,这大大增加了投资回报的市场风险,削弱了财务回报优先和影响力回报优先等各类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积极性。

因此,从推广总体统一的IMM流程框架起步,在投资初期就从流程方面规范动作,协助被投企业进行影响力相关数据和信息的监测、管理和报告,敦促被投企业提升影响力表现,让企业有信息可披露、知道如何披露。这不仅能帮助资方获得真实有效的定性或定量的数据信息,把资本配置到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中,还能从价值观和发展战略方面深度赋能被投企业,实现资本和商业的双赢。

(四)为价值发现奠定基础

眼下,越来越多国内外金融机构已将与ESG相关的影响力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和资产估值体系。而在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绿色影响力以货币形式进入市场定价体系的最佳描述。

根据目前国际ESG披露准则制定的趋势来看,未来行业要求的影响力报告形式可能逐步趋同于甚至融入现有的财务会计报表。例如,由哈佛大学商学院牵头开发的“影响力加权会计”(Impact-Weighted Accounts)参照传统会计管理模式,通过“综合损益表”和“综合资产负债表”的形式, 展现机构行为为利益相关方带来的影响力的量化价值。IMM 流程的实践将为促进更全面的价值发现和风险防范提供市场基础。

IMM之“道”和“术”

(一)全流程实践IMM

在和IMM相关的社会价值评估或社会绩效评价等议题上,讨论或关注的重点往往聚焦于指标的选取和产效测算。而科学有效的IMM则是从机构定位开始的闭环流程。通过参考PDCA(即Plan-Do-Check- Act)管理模型和软件开发领域的敏捷项目管理思路等各类成熟的管理方法论,IMM能帮助使用机构在不断学习和迭代中提高业务和投资表现。

在由中国影响力投资网络联合普华永道中国共同发布的《中国影响力衡量和管理(IMM)指南1.0》(意见征求稿)中,研究团队建议国内投资人遵循由“义利并举、注重循证、决策导向、共议共赢” 四条原则组成的“IMM之道”(见图3),借鉴传统经济学里的寻找风险最小而收益最大的资产组合的“ 有效前沿”(Efficient Frontier)理论, 在风险、收益和影响力三个维度寻找“影响力有效前沿”,并通过循证研究和关注利益相关者的意见,重点关注最能体现对于所服务人群福祉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变化,促进积极影响最大化和负面影响最小化。

3ee1f0c6916b47efab7ce0a59c893a48.png

这一流程可参照财务管理的模式,选择体现关键信息的绩效指标后,搜集定量和定性的信息,展现企业战略和运营的提升空间,以行业可比性的形式对外披露,促进全行业在良性竞争中可持续发展,并注重融合被投企业、企业客户、供应链、政府、学术界和第三方机构等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力量,共同学习和发展。


基于以上原则, 投资机构可逐步践行“明确影响力策略,建立配套机制,具化影响力目标,投后影响力管理,影响力估值和鉴证,报告和披露”这六个步骤形成的闭环构成的“IMM之术”,从投资机构层面、投资组合和单体投资三方面综合考虑(见图4),全流程实践IMM。

3ccc6cede71d4dcb8eb6840069025791.png



(二)百花齐放,认知一致

IMM实践需要资方和被投企业在价值层面有高度一致的认识,并且将IMM作为提升企业业务解决社会或者环境问题的有效性工具,而不仅仅是应付资方的“打勾”动作。

根据上述《指南》研究组在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绿色经济以及包容性发展这四大主题领域进行的案例研究显示,IMM 最佳实践得以推进的根本是投资机构和被投企业双方创始团队在影响力和IMM价值认知的一致性。而被投企业的商业模式往往使得企业业务的财务绩效和影响力绩效呈正相关关系,最佳实践中各个投资机构搜集的影响力数据均与被投企业的业务数据高度相关,也保障了IMM实践的可持续性。

目前,国内较成熟的IMM 实践流程基本吻合上述建议的“IMM六步” ,运用的具体IMM 工具和方法论呈多样性,包含多种国际通用和行业标准以及自主研发体系,但是在货币化等影响力估值方面大都还处于探索阶段。


有关行业和政策建议

(一)资金和政策引导

政府可充分发挥产业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规范资本价值创造的范式,以转型投资人的战略姿态带动社会资金的提质增效:从流程着手, 建立和完善社会和环境影响力绩效评价体系,把基金管理人是否采用全生命周期的影响力绩效管理作为KPI指标之一,并指导和协助机构制定目标、选择指标、开展监测和科学报告,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成果鉴证,通过设立白名单管理人等措施,激励优秀实践机构,展现行业先进行为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构建有利于资本正向功能发挥的制度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更多资本做创造可持续经济、社会和绿色价值的投资。

(二)整合数据,形成行业基准

投资机构可尽早开始进行系统化的影响力衡量和管理,使影响力信息和数据实现全流程可检测、可统计,增强数据质量和丰富性,使根据影响力和财务绩效反馈调整资产配置的策略变得可行,并赋能被投企业识别潜在风险,发现市场机遇。

目前, 业界已达成需尽快构建适用于中国市场的影响力评估体系的共识,而更大范围的数据整合有助于增强数据可比性和量化测算的依据,为这一体系建设的科学性与市场适用性提供保障。通过设置数据库和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可通过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动态跟踪投资全流程管理数据,实现管理过程的可监控、可追溯和可记录,有效遏制各类虚假宣传和“漂洗”行为,并识别可推广、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制定行业标准。

同时,更丰富的数据量和对应形成的行业基准能够加强ESG投资市场的成熟度,帮助金融机构开发相应金融工具和服务,引导各类社会资本选择匹配其投资需求的项目。

(三)赋能创新,发展中国特色价值创造范式

IMM体系吸纳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跨学科方法论,根植价值观,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社会理想等方面要求颇高。因此,培养和引入胸怀天下的复合型人才极为重要。创新是唯一之道,包括价值理论创新、高校教育创新、投资机制创新、IMM实践创新。唯有联合包括政府、学界、非营利部门、商界和金融界等各界的集体智慧,才能实现上述创新。

目前,和影响力创造相关的行业和学术研究相对滞后, 包括对影响力绩效、财务绩效以及风险的关系和融合价值创造范式等议题进行实证研究。相关研究结果的缺失,加上对创造影响力必然需要妥协财务回报这一市场偏见,阻碍了资金大规模投入社会和绿色价值创造。对此,第三方研究和平台机构可携手投资机构和企业,共同开发更适合中国产业发展逻辑、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创造理论工具,引导更多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作者:林奕谷 黄 涛

作者单位:中国影响力投资网络/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本文刊于《中国发展观察》2022年第12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