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业务 | Projects
嘉宾观点回顾丨李楠: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商业和资本?
2021-12-08

11月30日至12月2日,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2021创享盛典在线上成功举行。七岁的社企论坛年会将从今年起,升级为以“重塑商业与资本的使命”为主题的年度创享盛典,引领未来新经济浪潮。


2021创享盛典以“绿色复苏,共创共享”为主题,来自学术界、企业界、投资界、公益界和媒体界等多元跨界的国内外重量级嘉宾,从全球治理的视角,聚焦绿色经济,探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道,结合我国在碳达峰、碳中和和共同富裕的实践,交流科技创新和协同发展的向善之术。


2021创享盛典全程安排手语直播,与听障群体共享思想盛宴。小鹅通、新浪财经、网易新闻、中国网++等十多个平台同步直播,三天累积超610万人次在线观看。


本文是由联合国项目事务署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资司司长李楠带来的主旨演讲: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商业和资本?

李楠丨联合国项目事务署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资司司长.jpg

李楠丨联合国项目事务署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资司司长


大家好,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探讨重塑商业与资本的使命,聚焦碳中和,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对于促进疫情后世界和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复苏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长期在联合国推动可持续投资的实践者,我也有幸见证并参与了国内ESG和影响力投资的发展,非常期待讨论这些时代性的议题。主办方交给我这个宏大的议题,今天我也只是抛砖引玉, 提出资本在促进全球绿色复苏与可持续发展的五方面的思考:


如何将长期的“气候承诺”转变为实际的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

首先,我想引用古特雷斯秘书长提出的警告:没有一个地区能幸免于气候灾难, 防止最严重气候灾难的“机会之窗”正在“迅速关闭”。在今年广受关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26次大会,全球197个国家达成共识并共同签署《格拉斯哥气候公约》,这次会议在关键气候问题方面,重申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达成了强化气候行动的共识,各国政府共同致力于清洁能源和低碳发展的金融、技术、资源等领域的合作创新。在资本方面,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由联合国气候行动和融资特使马克·卡尼和布隆伯格共同担任主席宣布成立的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FANZ),已汇集了资产价值共计超过130万亿的金融机构,占全球总资产的40%。这些金融机构将致力于减排,在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


联盟主席马克卡尼表示,这是将气候融资纳入世界主流的突破,资金已经到位,但是必须匹配净零项目。这一促进全球主流金融资本界的减排雄心和130万亿的数字无疑让大家关注,但关键的问题仍待解决:如何将这些长期的承诺转变为实际的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特别是在影响投资者行为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传统的石油天然气类资产是产业集中、大体量的长期性资产,而新能源是个相对年轻,分散而且体量较小的成长性资产。长期以来,油气类资产吸引了机构投资者的大量投资,而新能源资产由于体量小,日交易量有限,通常达不到投资者对流动性的要求。金融系统需要努力将低碳投资作为主流投资,这就包括一系列的创新政策与产品,拓展绿色投融资渠道,包括大力推动绿色债券,ETF,和绿色资产证券化等等。

 

资本如何流动到最需要帮助的发展中国家,实现能源转型?

到2040年, 发展中国家将消耗超过全球能源65%, 发展中国家可否实现能源转型,这将决定全球气候行动的成败, 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迫切的挑战。国际能源署报告指出,每年所需要新增的新能源投资在5万亿美元。然而, 在实践领域,资本基于风险与收益的考虑,通常选择成熟市场,大体量的机构投资者对于发展中和前沿市场投资信心不足。全球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面临投融资缺口,流动性不足,在实施层面缺乏大体量可投项目的重大难题。这需要我们广泛链接政府和市场性投融资机构共同重塑全球投融资体系, 推动公共财政与商业资本创新投融资架构, 分担风险与收益,以助力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小岛国的部长坐在海里发表演说,再过20年, 如果发展中国家无法达到气候减排目标,也许全球最大的城市诸如纽约,上海,曼谷等等都会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到2050年也许有10亿人将成为气候难民, 这将是全球性的灾难。 


我们同时面临的另一个巨大的挑战是, 如何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实现能源安全供给?  当前发展中世界存在巨大的能源缺口,全球仍有近7.6亿人缺乏电力,约26亿人无法获得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在技术上, 还不能全然依赖可再生能源解决用电需求。可再生能源在稳定、安全的兼容方面还有很长的技术路径要突破,储能,氢能,分布式能源的规模化的应用和安全推广也亟待资本的投入与创新。 习主席在继去年联合国大会提出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承诺之后,在今年9月又做出了停止新建海外燃煤项目等的重要宣告,高质量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增长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尤其在光伏和风电投资与技术方面,中国作为引领者, 对于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都可起到重要作用。市场资本在此次变革中积极参与,多只百亿规模的碳中和基金成立,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和资产的投入。 


在全球对公平和包容性增长,缩小贫富差距越加重视时,资本如何促进共同富裕繁荣,并且释放创新与创造力?

新冠疫情“吞噬”全球减贫成果,不平等进一步加剧,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将“雪上加霜”。世界各地的贫困,不平等,基础设施等发展指标都偏离了发展轨道。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有40亿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社会保障。


在抗疫封锁期,全球有16亿儿童失学,这将对学习和人类发展造成长期负面影响。在疫苗接种方面,低收入国家只有3.5%的人口接种了一剂或一剂以上的疫苗,而这一比例在高收入国家已经达到61.4%,疫情在去年普遍加剧了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财富不平等。根据瑞信(CreditSuisse)《2021年全球财富报告》,过去一年,全球1%最富人口的财富占比上涨了1.1%, 不平等加剧程度远高于本世纪任何一年;全球超高净值人数增加了24%;其中1%最富人口拥有全球几乎一半(45%)的财富。发达的欧洲和北美国家占据去年财富增长大头,而南亚和拉美发展中国家则处于输家之列。不平等如不加以缓解,将会严重威胁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政治稳定。对投资者来说,根据负责任投资原则的研究,不平等加剧会对长期投资表现、投资风险和机会,以及金融系统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在全球资本市场马太效应加剧,强者愈强,财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整体趋势下, 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与分配机制,既能激发创新创造的动能,又能避免造成行业垄断,成为各国政策制定者的难题。中国作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这一基于原创性、独特性的探索在未来将展示更多新的可能性,带给民众福祉、带给全球治理有益的启示。 资本如何助力共同富裕?在财政投入保障和改善民生与公共服务的举措下,市场资本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健康和生活水平,比如普惠教育,普惠型养老,乡村振兴和碳中和等方面可以发挥怎样的创造性?需要怎样的商业模式创新?这些都需要用改革、重塑和创新的眼光来引领和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我非常期待在论坛接下来的环节听到大家的洞见。


可持续的资本和影响力投资在追求短期目标,解决现实紧迫挑战和人类与星球的长远未来之间,该如何平衡与选择?

例如,在基础性,长期性的研发领域,汇聚思想与人才,释放人的潜力和创造力,为未来长期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等领域的突破,将是决定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在全球的前瞻性,领导性和影响力的关键因素。这需要长期性的耐心资本,需要真正把对社会的影响力至于短期回报之上的投资人和企业家。

除了公共财政的投入,私人资本可以起到什么样的引领和创新动能?在做资产配置的时候,需要怎样的驱动力,价值和评估体系?目前市场上所通行的PE 基金是否是适合影响力投资的匹配工具?这也许是在探讨影响力投资时可以深入探讨的议题。 


回归到资本的根本属性和对人类的终极价值,是以实现生命的自由和幸福,还是以资本增殖为轴心?

最后,回归到资本的根本属性和对人类的终极价值,三年前我在论坛上探讨过资本的使命,是以实现生命的自由和幸福,还是以资本增殖为轴心?根据资本增殖和利益最大化价值体系构建的社会整个地被资本所控制,以利益为终极价值目标实际上就意味着以资本为终极价值目标,个人也因此为资本所奴役,而没有真正获得自由和幸福。人为追求占有资本和实现资本增殖而生存,这样就会使整个价值体系的结构和功能资本化。在个人层面,被经常提及的实现自我价值,这一自我由何而来,受怎样的价值熏染,是以基于自我欲望的实现,还是放下自我的执念与贪念,回归于无我和道法自然,以厚德载物?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都有精妙的智慧。西方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也提出了从自我到生态的新资本体系,和公共价值导向的新经济的使命。探讨资本的终极价值,回归到生命的本源, 对建构未来社会的价值系统具有深远意义。  


中国文化重视知行合一,我本人在过去几年推动多个国家构建可持续投资政策和体系后,也在今年初加入了联合国唯一可以直接投资的机构,负责联合国项目事务署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资。联合国机构为什么要做投资?我们的使命是协助全球发展中国家撬动市场资本,投资到人民所急需的基础设施领域,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并在此过程中提升ESG和影响力,降低风险,推动全球可持续资本与技术的合作。我们重点投资领域是新能源,经济适用房与健康基础设施。我们在全球媒体和网站上披露了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与项目信息,也欢迎中国的公共和市场资本参与共建,共同投资可持续的未来。